宁夏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该校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自2001年设立以来,逐步形成了以产教融合和实践驱动为核心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平台,结合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特点,致力于培养具备环境监测、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其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考研率超过30%,凸显了专业培养质量与社会认可度。
培养体系与学科优势
宁夏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为特色,与银川市生态环境局等10余家单位建立联合实践教学模式,形成“校地企”三方联动。通过校企协同毕业设计和虚拟教研室(如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建的西北环境工程虚拟教研室),学生能系统掌握解决西部地区复杂环境问题的能力。专业还入选自治区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并获批“卓越工程师班”,进一步强化了工程实践导向。
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
专业课程涵盖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环境规划等核心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师资队伍中,90%以上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包括自治区科技领军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9人,并组建了环境科学与工程黄大年式教学团队。通过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如《环境影响评价》示范课程),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教学,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
科研平台与创新实践
学院拥有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聚焦干旱区生态水文、盐碱地改良等区域问题。学生可参与河湖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等项目,依托宁夏生态文明智库和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人才小高地,接触前沿科研课题。近三年,本科生在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发表论文10余篇。
升学就业与国际合作
毕业生就业方向涵盖环保部门、科研院所及环境工程企业,第三方调查显示满意度达95%。专业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建立合作,开展联合实习与学术交流。生态学课程野外实习虚拟教研室(与云南大学共建)提供跨区域实践机会,拓宽学生视野。对于深造者,学院设有环境化工与材料硕士点,升学路径畅通。
报考建议与发展前景
考生需注意该专业在不同高考选科组合中的归属:物理+化学选科可报考专业组2(含环境科学与工程类),而历史类考生则需选择专业组6。填报时需结合自身兴趣与职业规划,关注专业组内课程设置是否包含热门方向(如人工智能辅助环境治理),并评估调剂风险。随着“双碳”目标推进,专业在生态修复、环境大数据等领域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