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的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作为该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其发展历程与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布局深度契合。该专业自1994年创建以来,历经多次专业名录调整与改革升级,现已形成以环境监测技术为核心,覆盖污染控制、生态修复等多领域的教学体系。作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和甘肃省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其培养方向紧密对接环保行业需求,致力于为区域发展输送具备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方面,该专业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构建了“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框架。学生需掌握环境污染监测、分析与测试、环境咨询与评价等核心技能,同时注重培养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和职业能力。通过课程与实践结合,学生将具备应对环境监测站、第三方检测机构及污染治理企业的技术需求能力,尤其擅长水、气、土壤及固废等环境介质的样品采集与数据分析。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的配置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专业核心课程包括:
- 《水与废水监测技术》与《空气与废气监测技术》,强化污染物检测分析方法;
- 《环境影响评价》与《在线监测设备与运营维护》,培养环境管理与工程实施能力;
- 《环境微生物监测》与《仪器分析》,夯实实验操作与技术创新基础。
此外,教学团队开发的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慕课和在线精品课程,以及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环境检测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场景。
师资力量与科研创新是该专业的另一亮点。教学团队拥有30名专兼职教师,其中51%为硕士以上学历,并包含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与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厅等项目7项,科研成果直接反哺教学。近年来,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团体二等奖1项,省级奖项10余项,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素养。
在实训与就业保障方面,该专业与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甘肃华测检测认证有限公司等40余家单位建立合作,形成覆盖检测、治理、咨询的全产业链实践网络。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就业方向包括:
- 环境监测站的技术岗与质量控制岗;
- 污水处理厂的设施运营与工艺调试;
- 环保企业的污染治理方案设计与项目实施。
从专业特色与发展前景看,该专业依托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背景,持续深化产教融合。2022年被评为甘肃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其教学团队入选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标志着育人模式向“技术+价值观”双轨并进转型。随着生态环境工程技术本科专业的增设,该校正探索“专科—本科”衔接的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为环保行业输送更多能解决复杂问题的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