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含编导方向)专业作为吉林省重点建设专业和校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依托文学院百年办学积淀,构建了"新闻传播+艺术创作+数字技术"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专业是中共吉林市委宣传部共建专业,与80余家媒体机构建立实习基地,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超90%,18%进入省级以上媒体单位。专业设置涵盖播音主持、节目编导等方向,配备虚拟仿真实验室和全媒体演播中心,形成"双导师制+全学程实践"的特色育人模式。
学科定位与培养架构
专业以全媒体复合型传媒人才为培养目标,实施"五维融合"教学模式:传统播音与数字传播融合、艺术创作与技术应用融合、课堂教学与项目实训融合、基础理论与行业标准融合、本土服务与全国辐射融合。作为国家级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独创"三阶递进"实践体系(基础认知-专项实训-顶岗实践),与吉林市电视台共建省级校外实践基地。2024年新增《元宇宙主播实训》课程模块,开发的《汉代游猎赋虚拟仿真实验》获省级一流课程认证。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实施三维课程架构:
- 专业基础层:
-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128课时)构建语言规范体系
- 新闻采访与写作(96课时)培养新闻敏感度
- 艺术学概论(64课时)建立艺术审美框架
- 创作实践层:
-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完成新闻直播模拟
- 《电视节目编导》设计综艺节目全流程
- 《新媒体运营》掌握短视频创作技术
- 行业应用层:
- 参与北华大学网络电视台节目制作
- 在省级媒体实习基地完成新闻采编实战
核心课程《毕业创作》要求完成全媒体作品集,近三年有23部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
实践教学与特色资源
构建四级能力培养体系:
- 基础技能:200课时掌握提词器操作与非线编软件
- 专项突破:在北华之声广播台完成音频节目制作
- 综合创新:参与央视节目模式研发项目
- 行业对接:通过校媒联合培养进入省级媒体轮岗
拥有双导师制师资团队,其中41.7%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聘请省级电视台首席播音员担任行业导师。建设的全媒体演播中心配备4K虚拟演播系统,可模拟央视新闻直播间工作环境。
就业前景与发展优势
专业毕业生平均起薪6500元/月,35%任职地市级以上媒体单位,15%创办自媒体工作室。开发的《东北民俗文化有声平台》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银奖,部分优秀校友已成为省级卫视节目制片人。公务员考试通过率较艺术类平均高出18个百分点,编导方向毕业生可胜任政府宣传部门岗位。
该专业通过"校媒共生+技术赋能"双轮驱动,在融媒体内容生产与传统文化传播领域形成显著优势。建议考生考取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参与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积极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创作实践。随着元宇宙传播技术发展,可深化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智能主播领域的合作,为传媒行业输送兼具艺术表现力与技术整合力的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