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理工学院自动化专业自2008年设立以来,始终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重特长"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依托人工智能学院,形成了涵盖理论教学、实践创新、校企合作的完整培养体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以上,部分学生更在机器人控制、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取得突破。其培养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突出学科交叉优势。作为工学-自动化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覆盖电路原理、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等核心知识领域。专业下设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电气工程自动化两个方向,通过现代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PLC控制技术等特色课程实现差异化培养。这种"基础模块+方向模块"的课程结构,既保证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强化了行业应用的针对性。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实验室配备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机器人工程实验室等20余个专业场所,配合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平台,形成了"课内实验-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的进阶式培养路径。例如在第32届国际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大会上,该专业学生团队曾斩获机器人抓取与操作竞赛冠军。
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产教融合。现有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比7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67%,同时引入腾讯云、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企业的7名技术专家作为兼职导师。这种"学术导师+产业导师"的双师模式,使教学内容紧密对接工业4.0、智能控制等前沿技术,校企共建的智能控制系统开发、工业物联网等实训项目覆盖70%专业课程。
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创新能力培育。通过开放式创新实验室、横向课题参与、专利孵化等机制,学生可深度介入教师科研项目。近三年专业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横向课题到账金额超500万元,学生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智能检测装置研发、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优化等项目已产生6项实用新型专利。
就业发展通道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既可从事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等传统领域工作,也可在机器人控制、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等新兴行业施展才能。数据显示,约15%毕业生进入山东理工大学、烟台大学等高校深造,部分优秀学生通过华为ICT学院、腾讯云认证等渠道实现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