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职业学院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作为专科层次的三年制专业,立足交通运输大类领域,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需求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培养体系。该专业面向车站设备操作、客运服务、行车组织、应急处置等核心岗位群,通过产教融合的课程设计和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掌握数字化技术工具与安全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下从培养路径、课程体系、就业保障等维度展开具体解析。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纲领,着力强化学生的车站设备运用能力与突发事件处理能力。通过构建"基础理论+专项技能+职业素养"的三维能力框架,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规划、通信信号原理等专业知识,还需具备生物识别技术应用、无感支付系统操作等数字化管理能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专业将工匠精神与信息素养纳入核心培养要素,确保毕业生能适应智慧轨道交通的迭代需求。
课程体系采用"双循环"结构:
-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工基础、轨道交通车辆结构认知、服务礼仪规范,为技术操作建立理论支撑
- 专业核心课程聚焦六大能力模块:
- 机电设备运维(含自动售检票系统)
- 票务管理及客流组织
- 行车调度指挥技术
-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 服务标准与流程管理
- 数字化运营工具实操
实训环节引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与真实工作场景,通过车站运作综合演练、行车作业模拟等实践项目,使学生在中央级控制与车站级控制两种模式下掌握运营管理全流程。
就业保障体系呈现三大亮点:
• 订单式培养覆盖全国十余家轨道企业,包括长沙地铁、广州铁路局等行业龙头,90%以上学生通过预就业顶岗实习实现就业
• 岗位适配性强,毕业生可胜任行车值班员、客运督导员、票务管理员等10余类岗位,覆盖设备运维、安全管理、客户服务全链条
• 合作企业提供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支持,将行业最新技术标准融入教学,确保技能培养与岗位需求零时差对接
从录取数据看,该专业近年分数线维持在文科205分/理科200分左右的水平(以湖南省为例),对于中职衔接或高考分数段中等学生具有较强吸引力。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024年专业新增城市轨道交通法规课程模块,强化学生的法律风险防控能力,这反映出培养方案对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快速响应。通过"理论教学-虚拟实训-企业轮岗"的三阶成长路径,该专业正逐步成为湖南省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