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该校信息工程学院的重点建设方向,依托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和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优势,形成了产教深度融合、技能竞赛与职业认证协同发展的培养体系。该专业紧密对接长三角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的产业需求,围绕工业互联网、嵌入式开发、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构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链条教学框架,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升学通道覆盖专转本、专接本等多种形式。
一、专业定位与核心优势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被列为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并作为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领头专业,重点培养物联网系统集成、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等紧缺人才。其核心优势体现在:
- 产业对接精准:面向徐工集团、华为、阿里等头部企业需求,聚焦工业互联网实施与维护、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等岗位群;
-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采用“职业情境、项目引领、能力递进”模式,融通“岗课赛证”四维能力培养,例如“传感网应用开发”“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等1+X证书通过率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 贯通式升学体系:开设“3+2”本科班,接本院校包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年均升学近200人。
二、课程体系与技能培养
专业课程设置以实践导向为核心,覆盖物联网全技术链:
- 基础课程:电工电路分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C语言与Java程序设计;
- 核心课程:自动识别技术、无线组网技术、嵌入式开发、物联网工程设计与管理;
- 特色模块: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鸿蒙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程序设计。
实训环节依托校内45个专业实训室,包括物联网全栈智能感知综合实训室、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实训室等,重点强化设备安装调试、系统集成与开发能力。学生多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银奖,并在省级赛事中累计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
三、师资与科研支撑
师资团队由教授、博士、企业工程师混编而成,包括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4人、“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2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8%。科研方面,学院建有徐州市工业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13个研发平台,研究方向涵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近五年承担省市级教科研项目70余项,多项成果实现产业化转化。例如,“徐淮地区设施农业越冬生产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二等奖。
四、就业前景与校企合作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物联网系统运维、工程规划、嵌入式开发等岗位,合作企业包括徐工汉云、中通服网盈科技等。校企协同育人通过订单式培养和现代学徒制深化实践,例如与华为、阿里共建实训基地,确保学生技能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优秀校友中,既有入职中国华能集团的技术骨干,也有自主创业成立科技公司的典型代表。
五、持续发展的底层逻辑
该专业的成功源于“三色工程、四类培养、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结合“兴趣+社团+工作室+公司”的实践生态,培育兼具工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教材与课程建设方面,主编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建成省级精品在线课程2门,形成了“理论-实训-产业”闭环。这种以市场需求为驱动、以技术变革为抓手的模式,使专业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