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医药大学于2023年获批设立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是该校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该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核心目标,通过跨学科知识融合与实践能力强化,构建起覆盖病原检测、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的教学体系。作为医学技术类专业,其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预防医学与检验技术的结合,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具有独特定位。
在培养方向上,该专业强调“三基”能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塑造。学生需掌握基础医学、微生物学、毒理学等学科知识,同时通过仪器分析、病毒学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等课程形成实操能力。培养方案特别注重终身学习能力和科研发展潜能,毕业生可胜任疾控中心、食品药品监督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实验室工作。
课程体系呈现三个显著特点:
- 多学科交叉:整合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基础学科,开设《有机化学》《医学免疫学》《流行病学》等课程
- 技术前沿性:引入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检测技术等现代分析手段的教学模块
- 实践导向性:设置《水质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等场景化课程,占总学分30%以上
师资团队由4名高学历教师组成,包含正高职称1人、博士3人,学科带头人张曼副教授具有十余年公共卫生教学经验。依托贵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特色,专业建设中融入了民族医药环境监测等区域特色研究方向,例如张冕博士团队开展的中药材病害传播监测项目。
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专业通过三个阶段构建能力阶梯:
- 基础实验:掌握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等基础技术
- 综合实训:开展食品安全检测、环境卫生评估等复合型项目
- 岗位实习:在疾控中心等合作单位完成180学时实践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检验需求,特别是在传染病防控、健康风险评估等领域展现专业优势。
从发展前景看,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三类机构:
- 政府监管部门:疾控中心、食品药品监督机构
- 检验检测机构:第三方实验室、出入境检疫部门
- 科研院所:参与公共卫生政策研究或技术开发随着贵州省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具备中医药背景的卫生检验人才在民族药品质控、中药材种植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独特竞争力。专业建设规划显示,未来将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实习基地至10个以上,进一步提升人才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