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成立于1999年,是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高校中最早开设该专业的院校。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该专业依托学校石油石化行业背景和工科优势,形成了跨学科融合的培养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具备产品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其课程设置以机械工程为支撑,覆盖艺术设计、人机交互、材料工艺等领域,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能力,在石油装备智能化、用户体验设计等领域形成鲜明特色。
专业定位与行业特色
该专业以“新工科”理念为指导,立足石油石化行业需求,构建了以产品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融入机械工程、石油装备设计等学科资源,尤其在石油装备人性化设计和智能产品开发方向具有显著优势。例如,专业与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共建陕西省石油钻采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帮助学生接触行业前沿技术。这种行业导向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能源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
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工科基础、设计理论和实践创新三大模块:
- 工科基础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强调机械工程素养;
- 设计核心课程:设计素描、色彩构成、人机工程学、产品开发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如Rhino、Cero等);
- 实践环节:模型制作、企业形象设计、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注重项目实战能力。
目前已建成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人机工程学、产品开发设计、工程制图),并拥有虚拟仿真实验室、材料与CMF设计趋势实验室等教学设施。
实践培养与创新平台
专业采用“实践引导、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 竞赛与项目驱动:组织学生参与工业设计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近五年在国家级赛事中多次获奖;
- 校企协同培养:与春兰、格力、富士康等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优秀毕业生可直接进入企业设计中心;
- 跨学科研究:依托机械工程学院科研平台,开展石油装备智能化、人机界面优化等课题研究。
此外,大三阶段学生可选择产品设计或室内设计方向分流,实现个性化发展。
师资力量与学术成果
专业教师团队由18名专任教师组成,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博士占比达33%,学科背景涵盖工业设计、机械工程、艺术设计等领域。团队曾获校级师德先进集体和陕西省优秀基层党支部称号,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在石油装备人机工效优化、智能产品开发等方向取得突破性成果。例如,屈文涛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同时担任国家科技专家库评审专家,主导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
就业前景与深造方向
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主要分布在:
- 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如格力、富士康等大型企业的产品设计部门;
- 能源行业:石油系统装备研发及人机工程优化岗位;
- 设计服务与科研机构:从事用户研究、视觉传达设计或教学科研工作。
深造方向包括艺术设计学硕士(工业设计、多媒体设计方向)和机械工程学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方向),部分学生考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