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融合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探索,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科研成果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该专业依托教育学省优势学科和多个省级研究平台,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从历史沿革看,其前身可追溯至1996年创办的本科专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以下从学科定位、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实践创新及就业前景五个维度展开分析。
学科定位与研究方向
该专业以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教育为核心发展方向,构建了七大特色研究方向:
- 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依托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评选“中国教育信息化年度十大新闻”,开发的学科网站年访问量超千万人次。
- 智慧教育研究: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智慧教育研究机构,其在CSSCI期刊发表的智慧教育论文数量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
- 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研究:曾以教师团队主导拍摄的电视剧《无雨的日子》获全国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最高奖,体现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
专业课程设置强调技术应用与教育理论的交叉融合,构建了“基础+创新”的模块化体系:
- 核心课程:包括数字摄影、DV编导与制作、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类课程,以及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学系统设计等理论课程。
- 教材与平台:拥有全国教育技术学科唯一的国家级精品教材《数字影像技术》,并建设2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和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支撑学生多层次学习需求。
师资力量与科研成果
师资团队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形成了一支国际化与专业化兼备的队伍:
- 人才结构: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7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规划专家2人,博士占比达62.5%。
- 科研产出:近五年在《教育研究》《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及省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多项成果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实践创新与竞赛成果
专业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构建了“竞赛+项目”的双驱动模式:
- 实践平台:依托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教育技术实习、资源开发等项目,学生可参与全国“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
- 创新成果:近五年学生获国际大学生DV比赛二等奖、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特等奖等20余项,取得软件著作权、专利等实践成果。
就业前景与深造路径
该专业毕业生以就业率高和升学优势突出著称:
- 就业方向:约50%进入省市级重点中学、电教馆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其余分布在高校、电视台及企事业单位的数字资源开发岗位。
- 升学数据:近年平均考研率达35%,其中60%以上考入985/211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居全国前列,2012届毕业生中有15人进入本科高校任教(含3所“211”高校)。
从上述维度可见,江苏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通过学科交叉创新、资源整合优化及实践导向培养,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为教育信息化与智慧教育领域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