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艺术职业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以“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的教学体系。该专业立足现代旅游业发展需求,注重智慧旅游、旅游信息化等新兴领域的融合,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学生在旅游规划、运营管理、市场策划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课程设置涵盖职业素养、专业基础与技能三大模块,同时通过“一课一展”等实践活动强化实战能力,为行业输送具备创新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体系:产教融合与双师型师资
专业依托学校科技赋能艺术的办学特色,将非遗传承、数字化技术等元素融入教学。教师团队由教授、行业专家及非遗传承人组成,形成“教授+企业高级职业经理人”的双师结构。例如,与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从教材编写到顶岗实习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学校还通过省级重点专业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撑,强化科研与地方服务能力,近五年完成旅游规划项目近200项。
课程结构:理论实践双线并行
课程体系分为三大类:
- 职业素质课程:包括思想政治、信息技术与大学通识教育,夯实学生人文底蕴;
- 专业基础课程:如旅游学概论、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美学,构建学科知识框架;
- 专业技能课程:聚焦旅游大数据与智慧旅游、新媒体运营、旅游电子商务等前沿领域,结合旅游摄影、模拟导游等实践课程提升操作能力。课程设计中特别强调“四融合”——知识、技能、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整合。
实践教学:从课堂到行业的无缝衔接
专业通过“校内实训+项目实战+企业跟岗”的三段式实践模式强化技能:
- 模拟场景训练:如《模拟导游》课程中,学生需处理虚拟景点的讲解与突发事件应对;
- 项目开发实践: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中,分组完成从市场分析到产品落地的全流程设计;
- 成果展示与反馈:通过展览、竞赛等形式公开呈现作品,例如2025年的“一课一展”活动展示了旅游摄影作品与线路规划方案。此外,学生需考取导游资格证、茶艺师资格证等职业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就业方向:多元化职业路径
毕业生可从事旅行社管理、景区运营、旅游电商等八大类岗位,覆盖传统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具体包括:
- 旅行社的计调、销售与涉外服务;
- 旅游景区策划与智慧化管理;
- 酒店、会展企业的数字化运营;
- 研学旅行导师、旅游新媒体营销等新兴领域。数据显示,该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5.2%,职业发展空间随文旅融合趋势持续拓宽。
通过“理论+实践+创新”的三维培养机制,成都艺术职业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不仅回应了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以非遗文化传承和科技应用为特色,塑造了差异化竞争优势。未来,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文旅产业的升级,该专业将持续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