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的操作人员成本核算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根据新收入准则,施工人员费用需通过合同履约成本科目归集,最终结转为主营业务成本。实际操作中需区分工资计提、社保缴纳、薪酬支付等场景,并结合工程进度匹配收入与成本。以下从三个维度解析关键操作要点。
施工人员工资计提需分场景处理。对于直接参与施工的人员,计提时应将工资及福利费计入成本科目:借:合同履约成本—施工成本—人工费,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福利费。若涉及项目管理人员工资,则需先归集至间接费用科目,月末再按比例分配至各项目成本。例如某项目组当月计提工资20万元,分录应为:借:合同履约成本—施工成本—人工费 18万
间接费用—管理人员工资 2万
贷:应付职工薪酬 20万
薪酬支付涉及资金流出与往来核算。发放工资时需扣除个人承担的社保部分:借:应付职工薪酬,贷:银行存款/现金(实发金额),同时将代扣款转入其他应收款:贷:其他应收款—员工保险(个人部分)。例如某次发放工资50万元,其中个人社保代扣5万元,完整分录为:借:应付职工薪酬 50万
贷:银行存款 45万
其他应收款—员工保险 5万
社保费用处理需区分企业承担与个人承担部分。划付社保时采用多维度核算:企业承担部分计入管理费用,个人部分通过往来科目挂账:借:管理费用—社保费(企业承担),贷:银行存款(全额缴纳数)。例如缴纳社保10万元(企业7万/个人3万):借:管理费用—社保费 7万
其他应收款—员工保险 3万
贷:银行存款 10万
特殊场景中,临时施工人员工资需通过应付账款核算。对于短期雇佣的点工,支付时直接计入成本:借:合同履约成本—施工成本—人工费,贷:应付账款—临时用工。若涉及跨项目人员调配,还需在工程施工—合同成本下设辅助核算项跟踪人工成本分布。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