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购买药品的会计处理需要根据具体用途和行业特性进行科目选择及分录编制。药品作为特殊资产,其核算既涉及常规存货管理,又与增值税处理、职工福利等场景关联。不同行业如医疗机构、零售药店、普通企业的核算规则存在差异,需结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要求,确保账务准确反映经济业务实质。
若单位以销售为目的采购药品,应通过库存商品科目核算。以一般纳税人为例,假设购入含税价11,300元的药品(价款10,000元,增值税1,3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 10,000元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00元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11,300元
小规模纳税人因不可抵扣进项税,需全额计入成本:
借:库存商品 11,300元
贷:银行存款 11,300元
当药品用于职工福利时,需区分是否计提福利费。已建立福利费计提机制的单位,购买时先挂账: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贷:银行存款
月末按部门分摊: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职工福利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若未计提则直接计入费用科目,且需注意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借:管理费用——职工福利费 11,300元
贷:银行存款 11,300元
同时调整:
借:管理费用——职工福利费 1,300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300元
医疗机构等特殊行业的处理更为复杂。公立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时需编制双分录,例如采购50,000元药品:
预算会计:
借:事业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 50,000元
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50,000元
财务会计:
借:库存物品——药品 50,000元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50,000元
私立医疗机构则参照企业会计,将医疗器械计入固定资产或医疗耗材科目。
药品后续管理需关注账实一致性。发生盘亏时先挂账: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商品
经审批后分情况处理:
- 管理不善导致的损失: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贷:银行存款 - 自然灾害等非正常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税务处理方面需重点把握增值税抵扣规则。用于免税项目(如避孕药品)的采购进项税不得抵扣,且需注意税率差异:
- 西药、中成药适用13%税率
- 中药饮片可能适用9%税率
小规模纳税人若月销售额未超15万元可享受免税,但需将价税合计全额计入成本。
这些处理规则共同构成单位药品采购的完整核算体系,财务人员需根据业务实质选择科目,同步做好税务申报与存货管理,避免因科目错配引发审计风险或税务稽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