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立足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求,以培养具备智能制造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深度融合机械工程、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与信息技术,构建了具有前瞻性的交叉学科课程体系,并通过校企协同的实践平台强化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作为学院重点建设的工科专业,其在办学资源、培养模式及就业前景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采用"基础平台+方向模块"的架构。基础理论课程覆盖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等核心内容,同时引入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智能制造执行系统等前沿方向课程。特别设立的智能制造方向模块,通过数控技术、可编程控制器、3D打印技术等实践性课程,形成"学研产用"一体化的知识链条。这种课程设置既保证了传统机械工程知识的系统性,又精准对接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需求。
实践教学资源的配置是该专业的突出亮点。学院投入约1400平方米的智能制造创新实践中心,配备智能制造产线、激光切割机、工业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并与福州大学共享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资源。学生可通过PLC与数控实验室完成机电系统调试,在3D打印工作室实现创新设计实体化,更依托三棵树涂料等企业的校企合作基地参与真实项目开发。这种"虚实结合、校内外联动"的实践体系,使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全方位锤炼。
专业建设特色体现在三个维度:首先,依托母体学校福州大学的学术资源,共享其机械工程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深造提供通道;其次,推行"科技项目实战训练"模式,近三年组织学生参与省级以上创新竞赛获奖率达32%;再者,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动态调整机制,2024年新增智能设备状态监测、工厂信息管理系统等课程模块,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迭代同步。
就业竞争力方面,该专业毕业生在智能制造、机电装备研发、自动化工程等领域表现突出。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4%以上,主要流向汽车制造、智能装备企业及科研院所,部分学生进入海关、环保部门从事技术管理工作。数据显示,从事智能化生产线设计岗位的毕业生起薪较传统机械岗位高出18%-25%,职业发展空间显著优于同类院校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