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扎根太行革命老区的高等院校,长治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体系。通过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等方式,该校不仅让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更打造出具有区域辨识度的思政品牌,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精神内核。
在顶层设计层面,学校构建了"大思政"育人格局,通过"六馆一中心"场馆育人体系实现沉浸式教育。校史馆、黄文秀先进事迹展馆等场馆被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配合《太行追梦人》情景党课巡演和"光耀太行 理响长治"宣讲活动,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教育网络。特别打造的"文心秀行"思政品牌,以"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通过巡讲、话剧、电影等形式,两年内培育出"文秀的礼物"话剧和《这,就是青春》思政电影两个省级金奖项目。
实践育人体系呈现出三大特色维度:志愿服务方面,年均组织9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参与"三下乡",在中国-东盟展翻译服务、马拉松赛事保障等大型活动中展现青年担当;创新创业领域,2024年斩获"挑战杯"省级金银铜奖19项,"虫启未来"项目获国家级铜奖;红色教育实践中,"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等团队入选全国专项,"推普助报兴"实践队获批国家级项目。这种"做中学"的模式使学生覆盖率突破100%,实现全员参与。
课程体系构建突出专业性与时代性:核心课程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等理论模块,配套"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等实践课程;特色课程开发上,将"太行精神"融入教学,开设"校史课""成才课"等校本课程。教学方式创新体现在案例研讨占比40%,采用"场馆思政+情景模拟"混合式教学,使抽象理论具象化为可感知的沉浸体验。
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三维提升"策略:专业素养方面建立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将教学事故、学术不端等纳入"一票否决"指标;教学能力上通过"辅导员工作室"和"青马工程"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术交流层面,与长江师范学院等院校建立定期互访机制,2024年引进高层次人才22人,博士占比达45.4%。这种"引育结合"的策略使教师团队近三年获批省级教改项目24项,建成省级一流课程2门。
经过系统化建设,该校思政教育成效显著:2024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率提升13.25%,考研录取率增长1.98%,涌现出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优秀团队等典型。这些数据印证了"理论铸魂+实践强基"模式的科学性,为地方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长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