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北地区最早开设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延边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历经30年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与扎实的学科基础。该专业自1993年创办以来,从专科层次起步,2000年升格为本科专业,2012年增设硕士点,目前已形成本科-硕士贯通培养体系,在校生规模稳定在200人左右。依托地缘优势与国际化视野,该专业将双语人才培养与跨文化素质作为核心竞争力,构建起融理论教学、实践创新、国际交流为一体的培养模式。
专业课程体系采取"厚基础+宽口径"设计,总学分150分包含通识教育、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三大模块。在2013年培养方案改革中增设旅游社会学、会展管理等10门前沿课程,同时保留特色课程如《东北亚区域旅游与文化》校级特色课程。特别注重语言能力培养,自2002级起将韩国语设为专业必修课,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形成深度契合。主要核心课程包括:
- 旅游学概论与旅游目的地管理构建学科基础
- 旅游规划与开发强化实践应用能力
- 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提升市场洞察力
- 国际酒店管理对接行业前沿标准
师资队伍建设突出高学历与国际化特征,现有专职教师8-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75%。团队近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通过引进韩国江原大学等海外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构建起跨国教研网络,为双语教学提供强力支撑。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三模块四层次"架构:
- 企业实习模块:覆盖喜达屋集团(北京金茂威斯汀等)、长白山度假区等知名企业
- 专业见习模块:组织北京、张家界等地线路考察
- 创新创业模块: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20人次
- 实施"6个月顶岗实习+寒暑假短期实践"制度,实习基地遍布上海、大连等10余个城市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近年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考研率提升至12.5%。毕业生主要流向:
- 国际酒店集团管理岗位(希尔顿、喜达屋等)
- 旅游规划机构与政府部门
- 跨境旅游企业(依托韩国语TOPIC证书优势)
- 国内外高校深造(保研至南开大学等合作院校)
该专业通过"鸿鹄文化社团"等第二课堂载体,定期开展旅游论坛、微电影创作等活动,构建起课内外联动的素质培养体系。与韩国江原大学建立的"2+2"双学位项目,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参与交换学习,使专业教育深度融入东北亚旅游经济圈发展。这些特色化培养路径,正推动延边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成为区域性旅游人才培养的高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