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的小学语文教育(师范类)专业立足基础教育改革需求,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语文教师为目标,依托百年师范文化积淀和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该专业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扎实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实践平台,致力于塑造具备教学能力、科研素养及职业使命感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其毕业生就业率与资格证获取率表现突出,成为区域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人才输送基地。
专业培养目标聚焦基础教育需求。该专业以“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为育人导向,强调学生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及科研等核心能力,培养能胜任语文教学、班级管理、教学改革等岗位的创新型人才。课程体系涵盖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等学科基础,同时融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研究方法等实践性课程,强化对基础教育场景的适应性。通过“八个一”基本功训练(如朗诵、板书、教学设计等),学生从技能到素养实现全方位提升。
课程体系凸显师范教育特色。主干课程分为三个模块:
- 语言文学基础模块: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夯实学生的文本分析与表达能力;
- 教育教学理论模块:涵盖教育学、心理学、小学班级管理等,构建教育认知框架;
- 实践技能模块:通过微格教学、普通话实训、教育实习等环节,强化教学实施与反思能力。特别设置的儿童文学、语文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呼应了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与新课改要求。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保障培养质量。专业教学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5人、硕士学历教师9人,并设立郑尔君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学创新。实训设施包括8个微格教室、14间标准化普通话测试室及三笔字实训室,总面积超700平方米。学院与河源市30余所小学建立深度合作,形成“顶岗支教+置换培训”的协同育人模式,近三年累计培养农村小学教师超4000人。
实践教学与竞赛体系赋能职业发展。学生需完成贯穿三年的进阶式实践:
- 一年级开展故事演讲、诗词飞花令等基础技能竞赛;
- 二年级参与微课设计、班级管理模拟实训;
- 三年级进入小学进行为期半年的教育实习。专业定期选派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赛事,例如在广东省“南粤长城杯”演讲比赛中多次斩获特等奖,2024年讲故事比赛涌现出温惠敏等一等奖获得者。推普实践队深入乡村开展语言服务,由国家级测试员带队强化社会责任教育。
就业前景与办学成果彰显社会认可。该专业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超99%,教师资格证获取率连续三年达100%,88%的毕业生进入小学或教育机构从事对口工作。部分学生拓展至新闻宣传、文秘等领域,展现了专业培养的多元适应性。学院承担河源市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年均服务超1000人次,进一步巩固了区域语言教育枢纽地位。2020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标志着办学水平进入新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