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技术重塑传媒行业的今天,阳光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以"技术+艺术"的融合培养模式,成为福建省首批获批的特色专业之一。该专业依托元宇宙与新媒体学院,通过AIGC人工智能技术、全媒体实践平台和校企联合培养机制,致力于打造既能驾驭前沿传播技术、又具备创意策划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培养体系紧密贴合行业需求,尤其注重将课堂与市场无缝衔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育人路径。
一、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技术与传播的双向赋能
专业定位为培养全媒体数字人才,课程设置兼顾传播学原理、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等理论基础与融媒体新闻采访、舆情分析等实务技能。核心特色在于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融入教学,开设PR视频剪辑、H5交互设计、影视特效制作等实操课程。学生需完成"创意策划-内容生产-数据分析-运营推广"的全链路训练,例如通过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掌握前端开发能力,在短视频创作课程中实践流量运营策略。这种"理论筑基+技能强化"的课程结构,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新媒体运营、品牌推广等岗位需求。
二、实战型教学资源:从实验室到行业一线的沉浸式培养
学院投入千万元建设融媒体实验室、虚拟演播厅等12个专业场所,总面积超1000平方米。更引入"舞爪学堂"等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在真实商业环境中完成IP打造、直播销售等任务。例如2023级学生为"舞爪"品牌创作144条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近百万,部分优秀学员已获得企业颁发的硬核学生奖。这种"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由字节跳动、腾讯等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确保教学内容始终与行业动态同步更新。
三、就业竞争力:高适配度与多元发展空间
根据专业建设规划,毕业生可从事新媒体运营、数据分析师等8大类岗位,近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3.5%-100%。学院与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等十余家单位共建实习基地,2024届学生已通过主播大赛等实战项目获得行业认可。值得关注的是,专业特别强化AI大模型应用能力培养,使学生能驾驭用户行为分析、市场趋势预测等数字化工作,契合当前2500万至3000万量级的数字人才缺口。部分优秀毕业生更可通过"2+1+1数字出版协同育人项目"赴北京印刷学院深造,拓展国际传播视野。
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赋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阳光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成为区域性传媒教育的创新标杆。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该专业正在为数字传媒行业输送兼具创意策划力与技术执行力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