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立足于媒体行业变革趋势,结合传统广电与新媒体发展需求,培养具备复合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模式,构建了覆盖创意策划、技术操作与行业管理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以戏剧与影视学为核心、融合艺术学与传播学的学科特色,旨在为快速迭代的传媒领域输送具有创新思维的专业人才。
在专业定位上,该专业强调“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着重适应网络视频、移动端内容创作等新媒体场景。课程设计中融入了影视美学、视听语言、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等核心课程,同时开设电视文艺节目编导、纪录片创作等实践性模块,帮助学生掌握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制作的全流程技能。这种培养模式既夯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又通过DV创作训练、电视节目导播实训等项目强化动手能力。
课程体系的跨学科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 艺术理论与技术实践结合:例如影视编剧理论与CG制作课程并行,培养剧本创作与数字化制作的双重能力;
-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设置新媒体创作、电视栏目策划等课程,应对融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需求;
- 行业标准与学术研究衔接:通过中外电视比较、影视作品赏析等课程提升艺术鉴赏力与批判性思维。
实践教学环节采用“阶梯式”训练模式:
- 基础技能实训:包括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软件操作;
- 综合项目创作:组织学生完成电视专题片、纪录片等完整作品;
- 行业实景模拟:通过电视节目导播课程还原演播室工作场景,强化团队协作与应急处理能力。这种分层递进的培养路径使学生在毕业前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进入三类领域:
- 传统媒体机构:如电视台、广播电台从事节目策划与制作;
- 新兴媒体平台:参与网络视频、移动端内容的创意与运营;
- 泛文化行业:在会展策划、企业宣传等领域发挥编导专业技能。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与影视制作公司、婚庆策划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2025届校园招聘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具备全流程制作能力的毕业生需求显著增加。
从行业发展前景看,随着5G技术普及和短视频内容爆发,市场对既懂传统影视语言、又能驾驭新媒体传播规律的人才需求持续增长。该专业通过电视节目包装、广告创意与策划等课程,使学生掌握符合行业趋势的核心竞争力,近三年毕业生在京津冀地区媒体行业的就业率保持稳定提升。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