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业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为核心理念,依托四川省电子信息与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需求,构建起覆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内容生产、数字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模式,与封面传媒、维塔士等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课程学习-社团实践-工作室实习”的立体化教学链条,致力于培养具备数字内容创作与软硬件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文旅等场景的应用输送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一、聚焦产业需求的专业定位
该专业瞄准虚拟现实(VR/AR/MR)与AIGC人工智能内容生产两大技术方向,重点服务于四川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数字创意产业。培养方案强调工程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并重,通过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智慧媒体与软件产业学院,实现课程体系与产业项目的深度融合。例如,在数字文化创意领域,学生可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掌握从三维建模到交互设计的全流程技术。
二、模块化课程体系与核心技术培养
专业课程采用“基础+核心+方向”的三层架构:
- 技术基础模块:包含程序设计基础(C++/Java)、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夯实计算机科学核心能力;
- 专业核心模块:重点开设数字图像设计(Photoshop/Illustrator)、数字视音频处理(Premiere)、人机交互技术,培养媒体内容处理与交互设计能力;
- 方向拓展模块:提供游戏设计概论、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三维建模技术等课程,对接游戏开发与沉浸式媒体产业需求。
三、立体化实践教学资源
专业构建了“三级实践平台”支撑体系:
- 基础实验平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供Unity/Unreal引擎开发环境;
- 校企联合实验室:与UXPA中国用户体验行业协会共建人机交互实验室,开展用户行为分析研究;
- 产业孵化基地:依托成都市职业技能竞赛(平面设计)集训基地,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球“金犊奖”等赛事,近四年累计获奖80余人次。夏季学期设置用户体验设计实践、游戏制作实习等专项实训,企业导师全程指导项目开发,确保学生掌握数字媒体工具链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就业出口与深造路径
毕业生主要进入三类领域:
- 数字娱乐产业:如腾讯、网易等游戏公司的开发岗,从事引擎开发或特效制作;
- 传媒科技领域:在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等机构进行数字内容生产与传播系统研发;
- 工业应用场景:为长虹等企业提供产品数字化展示解决方案。近三年约15%毕业生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部分学生通过龙芯生态新型工业应用创新中心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
通过技术驱动与艺术表达的双向赋能,成都工业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立起从理论教学到产业落地的完整培养闭环。这种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跨学科融合为特色的教育模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更在人工智能与媒体技术交汇的新赛道中培育出独特的竞争优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