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建造技术专业自2023年开设以来,已成为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学科。该专业以“新工科”理念为指引,通过融合BIM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构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依托省级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平台,学生既能掌握传统建筑技能,又能适应智能测绘、智慧工地管理等现代技术场景,为行业输送兼具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专业强调德技并修与工匠精神,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建筑力学、结构设计等核心理论,还需具备智能施工组织、建筑信息化模型应用等现代技术能力。课程体系设置上,以智能建造技术导论为起点,逐步延伸至大数据与云计算、自动控制技术等交叉学科领域,并通过BIM建模技术、智能机械与机器人等实践课程强化应用能力。例如,学生需完成建筑铝模板BIM技术研发中心的项目实训,直接参与工程现场案例的建模与优化。
专业特色体现在产教深度融合和技术交叉创新两大维度。通过校企共建的智能建造实训中心,学生可接触智能检测设备、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线等真实工作场景。同时,专业与中铁、中交等大型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采用“双证融通”模式,将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职业认证融入教学过程。这种模式下,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全国性技能竞赛,如在2024年金砖国家技能大赛中,该专业学生团队斩获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应用赛项全国一等奖。
师资与实训资源方面,专业组建了由6名专职教师和6名企业工程师构成的双师型团队,其中包含楚天技能名师2人,持有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教师占比达70%。实训基地配备智慧工地管理系统、BIM5D施工模拟平台等设备,并与咸宁市数字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动,形成“教学-研发-生产”闭环。学生在此环境下,可完成从智能测绘到建筑信息化模型深化设计的全流程训练。
就业前景覆盖建筑行业全链条,毕业生既可从事智能施工技术管理员、智能制造质量管理员等新兴岗位,也能胜任传统工程咨询、监理等职位。据统计,该专业学生就业率常年保持高位,主要流向中交三航局、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等央企,部分学生通过专升本或专套本路径提升学历。职业发展通道中,二级建造师、安全员等资格证书成为晋升项目经理、技术骨干的关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