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金融工程专业立足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培养兼具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该专业依托经济学、金融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融合,构建了涵盖金融产品设计、风险管理、量化分析等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并注重通过实验室实践和校企合作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下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培养特色及就业方向等方面展开分析。
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金融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围绕金融理论与科技应用展开,形成“基础+前沿”的课程架构。基础课程包括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等,夯实学生的经济金融知识体系;专业课程则聚焦实务技能培养,如金融工程、公司金融、投资学、金融市场学等。随着金融科技发展,专业增设了区块链金融、量化投资分析、金融科技学等前沿课程,并依托“智慧·科技”金融创新综合实验室开展大数据分析、金融产品设计等实践教学。这种课程设计使学生既能掌握传统金融工具,又能适应数字化金融业态的创新需求。
师资力量:跨学科背景与产教协同
经济学院师资队伍由专职教师和产业教授共同组成,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7%,博士占比33%。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与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共享优质资源,并引入金融科技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例如,金融科技学与人工智能金融等课程由具有算法开发经验的教师讲授,而证券投资实务、风险管理等课程则邀请银行、证券公司从业者进行案例教学。此外,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6项,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教学案例,如金融风险测度模型和数字资产定价方法的应用教学。
培养特色:新文科与新工科交叉创新
专业通过“理论-实验-实践”三层次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 跨学科知识整合:在金融工程课程中融入Python编程与机器学习技术,要求学生运用算法解决金融产品定价问题;
- 递进式实践体系:依托经济虚拟仿真实验室完成金融数据建模,再通过校企合作基地参与金融机构的实岗实训;
- 创新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金融与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等竞赛,近三年获国家级奖项10余项。此外,学院与徐州证券期货协会、金融科技企业共建数字普惠金融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区块链金融、智能投顾等领域的创新研究平台。
就业前景:多元化职业路径与高适配性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科技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新兴领域,从事金融产品设计、风险管理、量化投资等工作。部分学生通过考研进入国内外高校深造,或进入政府经济部门参与金融政策研究。专业就业方向呈现出“传统+新兴”双轨并进的特点,尤其在金融科技领域,学生因掌握大数据分析与区块链技术而更具竞争力。合作企业如徐州农村商业银行、华泰证券等定期开展校园招聘,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