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的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是工学门类下的本科专业,以培养适应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依托吉林省轨道交通产业资源,构建了行业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和科研创新平台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网络的高速发展,该专业在就业前景和学科建设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方面,该专业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掌握电子信息、自动化基础理论以及轨道交通信号控制专业知识。培养方向覆盖轨道交通系统的全链条需求,包括信号设备设计、供配电系统维护、车辆检修及运营管理等,旨在输送能胜任技术开发、设备维护和管理决策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课程体系以电路理论和自动控制原理为基础,延伸至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和轨道交通电气系统故障诊断等核心领域,形成从基础到应用的递进式知识结构。
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 核心课程:包括数字电子电路原理、电力牵引与控制技术、轨道交通信号基础等,强化学生对信号处理、电力驱动等关键技术的掌握;
- 实践平台:建有10个专业实验室和8个校外实习基地,与中车长客高速动车调试车间、长春地铁等企业深度合作,提供真实场景的工程训练;
- 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累计获得200余项省级以上奖项,凸显科研实践成果。
实践资源与产教融合是该专业的突出亮点。通过参与教育部智能硬件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小米公司等科技企业建立合作,学生可接触智能交通前沿技术。专业实验室配备先进仪器设备,例如吉林省科研创新实验室,支撑学生在轨道交通信号远程控制、车辆结构分析等领域的实验研究。此外,“双师型”教师团队结合企业工程师与高校教师的双重经验,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动态同步。
从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来看,毕业生主要服务于铁路局、地铁运营公司、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企业,从事技术管理、设备维护及工程设计等工作。专业还拓展至工业自动化、新能源科技等交叉领域,为职业选择提供多元路径。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CAD工程师认证、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师等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近年该专业在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中位列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显示出较高的社会认可度。
综合来看,该专业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扎实的学科基础以及广泛的行业资源,形成了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其课程设置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实践平台覆盖全产业链需求,毕业生既能适应传统轨道交通岗位,也能在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等新兴领域开拓职业空间,是理工科学生值得关注的优质专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