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自2003年设立以来,历经多次学科升级与教学改革,形成了以集成电路设计与半导体器件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聚焦西部地区产业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学生提供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培养。其课程设置覆盖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工艺、EDA设计等核心领域,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展现出鲜明的应用型特色。
在学科建设方面,该专业已构建起本硕衔接的培养体系。2005年获批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升级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2023年通过教育部工程认证申请,标志着教学质量达到国际工程教育标准。专业发展过程中,先后获评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称号,并建设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等省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凸显其在教学资源上的积累。
课程体系围绕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展开,核心课程包括:
- 半导体物理学与半导体器件原理,奠定材料与器件的理论基础;
-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与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强化芯片开发能力;
- 集成电路EDA软件设计与硬件描述语言,培养现代设计工具应用技能;
- 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延伸至制造工艺环节。实践环节设置FPGA应用实验室、集成电路版图实验室等专业平台,通过企业实习、开放实验项目增强工程实践能力。
师资团队由12名专任教师组成,包括教授1人、副教授3人,其中刘树林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出版国内首部本安防爆开关电源专著。团队近年来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开发多款模拟与功率集成电路芯片,与天津中环半导体、西安芯火双创基地等企业合作紧密,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
就业与升学方面,毕业生可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器件研发等工作,主要就业单位包括天水华天电子、三星半导体等龙头企业,部分学生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攻读研究生。专业通过“学践研创”四位一体培养模式,近五年学生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奖10余人次,展现出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实验室配备670平方米实验场地,支持从基础验证到综合设计的全阶段训练,为人才成长提供硬件保障。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