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院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基地,其发展历程与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紧密相连。学校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原属国家对外贸易部直属高校,1994年划归上海市人民政府管理,2013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85年,现已成为拥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应用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法学)、28个二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及7个专业学位领域的多层次培养体系,每年招生规模约700人。
学科建设与专业布局
学校以国际贸易学为核心特色,该学科不仅是上海市重点学科,还支撑着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金融学、企业管理等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群的建设。在专业设置上:
- 应用经济学下设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等方向,依托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开展政策研究;
- 工商管理覆盖会计学、企业管理等领域,其中会计学在职研究生项目提供财务共享与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方向;
- 法学聚焦国际法与WTO规则,通过WTO研究教育学院深化全球经贸治理研究。
培养模式与国际化特色
研究生教育强调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三维体系:
- 课程融合:除本专业课程外,要求选修经贸、管理、金融、法律四大模块课程,强化跨学科综合能力;
- 实践导向:通过国际商务模拟实验室、校企合作基地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国际资源:与80余所海外高校建立合作,提供双学位项目和国际学术交流机会,1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覆盖英美澳加等国。
学校特别设立研究生学术论文及科研创新奖励办法,鼓励学生在SSCI/CSSCI期刊发表成果,并通过思源学术文化节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年度科研奖励覆盖率超90%。
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
师资队伍中,专任教师近700人,其中教授与副教授400余人,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300余位硕士生导师涵盖理论与实践双领域。科研团队深度参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研究,主导上海自贸区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平台,在WTO规则重构、数字贸易等领域产出多项决策咨询成果。
就业竞争力与支持体系
研究生就业率常年保持高位,得益于:
- 职业素养培养:通过就业能力训练营、跨国公司实习项目提升职场竞争力;
- 奖学金覆盖:设立特等至三等学业奖学金(覆盖90%学生),并引入阿登纳奖学金、美迈斯奖学金等外部资助;
- 校友网络:历届毕业生在跨国企业、涉外机构担任核心职务,形成强大的行业影响力。
学校同时开设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和同等学力申硕通道,为职场人士提供灵活深造机会。位于松江、古北、七宝的三校区布局,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资源与区位优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