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自2004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大口语传播”为核心培养理念,致力于为广播、电视、新媒体及社会相关部门输送兼具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口语传播人才。该专业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资源,结合行业需求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现有在校生800余人,专兼职教师团队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比超过50%,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其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6%,遍布国家级媒体和省级广播电视机构,展现了强劲的专业竞争力。
专业定位与教学理念
该专业以“厚基础、宽方向”为特色,围绕五位一体核心能力(策划、采访、编辑、播音主持、制作)构建课程体系,强调“艺术语言”与“语言艺术”的融合。通过分方向培养模式,学生可在新闻评论、社教专题、综艺娱乐、影视配音等六大领域深化专长,覆盖全媒体语境下的多样化需求。例如,电竞解说方向与电竞学院联合培养,体现了对新兴行业的敏锐适应。
课程体系与培养路径
课程设置分为三个阶段:
- 基础阶段(大一至大二):以通识课程和普通话语音与发声、播音创作基础等专业基础课为主,强化语言表达与媒介传播技能。
- 方向分流(大三):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细分领域,如新闻主播与出镜报道、财经主播与商务主持等,课程包含电竞解说实训、音视频节目制作等实战内容。
- 实践强化(大四):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进入省市级广播电视台或新媒体平台实习,参与真实节目制作与传播。
师资力量与行业资源
专业教师团队由学界与业界精英组成,例如:
- 严翔(中国“金话筒”奖评审、江苏省朗诵协会副会长)主导学术研究与行业对接;
- 王波(国家一级导演)将广播剧创作经验融入教学;
- 夏菁(南京广电资深主持人)教授少儿口才师资方向课程。
同时,学院与三十余家省市级广播电视台建立实习基地,引入新华社、央视等媒体专家参与授课,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同步。
就业前景与社会认可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三类领域:
- 传统媒体:如央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国家级平台;
- 新媒体与电竞产业:从事直播电商、电竞解说、有声书制作等新兴领域;
- 公共事务与教育:担任新闻发言人、公关策划或高校教师。
专业的社会认可度持续提升,报名录取比例达到60:1,与国内顶尖院校齐名。此外,学生在全国专业赛事中累计获奖50余人次,印证了教学成果的实践转化能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