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职业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自1984年成立以来,始终以服务区域制造业为核心,累计培养3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和中央财政支持专业,该专业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并深度融入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与扬州“613”工业母机及机器人产业链。其毕业生就业率达99%,且成为学校首批升本专业,凸显了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地位。
一、产教融合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该专业通过“三对接·三结合·三融入”培养体系,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框架:
- 校企协同育人:与西门子、广州数控、扬力集团等32家领军企业合作,共建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和江苏省现场工程师学院,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教学案例。
- 实践教学分层递进:设置“识岗—学中做”“贴岗—做中学”“顶岗—探中学”三大阶段,依托7000万元总资产的实训平台(如江苏省智慧制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强化技能训练。
- 考核方式改革:推行“以赛代考”“以证代考”“以产代考”,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奖项43项,印证了教学成果的实战转化能力。
二、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培养
专业课程设计紧扣产业需求,形成“基础+应用+前沿”的模块化结构:
- 核心课程:包括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PLC技术及应用、智能加工生产线技术等,注重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控制的复合能力培养。
- 特色课程:如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结合3D打印创新实验室和FANUC自动化技术实训室,强化数字化制造技术应用。
- 能力目标:学生需掌握设备安装调试、工艺优化、生产线运维等技能,毕业后可胜任机械设计工程师、自动化系统集成师等岗位,职业晋升路径清晰。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创新
专业师资团队由36名专任教师构成,其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12人,双师型教师占比77.8%,并拥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省级技术能手等领军人物。科研方面,团队主导开发“互联网+机械制造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出版“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3部,建成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2门,推动教学与产业技术同步升级。
四、就业前景与行业影响力
毕业生首次就业集中于机械制造、设备运维、自动化系统调试等领域,2-3年后向工艺设计、生产管理岗位转型,部分优秀人才成为“江苏工匠”、企业总工程师等行业标杆。校企合作单位如上海大众、亚威机床等提供高薪岗位,智能制造创新实验班毕业生更可进入西门子等跨国企业,薪资水平在长三角地区处于前列。
该专业通过政校企资源整合、教学改革深化、技术研发赋能,不仅为区域制造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成为推动高端装备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其“课堂工场化”理念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为职业教育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样本。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